能源合作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实实在在受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人均年用电量1700千瓦时,低于3000千瓦时的全球平均水平。“一带一路”框架下电力合作潜力巨大,而且中国电力企业在海外具备一定优势,特高压输电市场也实现对欧美同行的超越,工程承包价不到欧美企业的一半。在市场潜力和技术兼备的情况下,中国电力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完全可以大展身手。
“能源项目是一揽子项目,许多能源项目位于偏远地带,涉及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建配套道路等;能源项目也是大项目,需要很多资金。”哈佛大学能源地缘政治项目博士后余家豪介绍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特点。
能源合作对“一带一路”的基础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有两大优势:连接东亚和欧洲两大能源消费市场;覆盖中亚和西亚能源富集区。
能源合作关键是妥善解决能源投资问题。在能源投资风险管控方面,有五大注意事项:一要符合东道国能源政策,以支持当地可持续和低碳经济发展为宗旨;二要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三要防止国家债务风险集聚;四要明确适用法律、反腐败国际规则及纠纷争议解决办法;五要锁定汇率、利率风险及偿债风险。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在《中国的能源革命——供给侧改革与结构优化,2017-2050》中认为,关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有三大合作方向。
一是建议石油央企实现从资源—生产型向资源—平台型的转变。通过资本运作等手段,在全球范围内以合适的成本掌控油气资源,包括常规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石油央企可以把自己控制的资源交给专业化的勘探开发企业去组织生产,也可以培养自己的炼化生产能力和终端市场销售能力。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低成本和最为专业化的生产服务商,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最大化利润。
二是沿海地区应加强煤炭的进口资源替代,多进口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甚至美国的优质煤炭,减少内陆地区煤炭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三是借助“一带一路”整体战略,西南地区可以建设区域性电力交易中心,向周边国家出口电力。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西南地区的电力过剩还将持续。因此,链接西南地区电网与中南半岛国家的电力网络,并建设覆盖整个地区的电力交易中心,有助于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经济的融合发展,既为西南几省的电力产能找到出口,也有助于缓解中南半岛各国的缺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