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18~2019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领涨。报告表明,我国2018年年度电力消费结构继续优化,电力生产延续绿色低碳发展趋势,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步显现。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报告显示,2018年,第二产业用电量4.7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增速为2012年以来新高,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0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2%,各季度增速分别为6.5%、8.0%、7.0%和6.2%。从几大类行业来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5%,与同期技术进步、转型升级的相关产业和产品较快增长态势基本一致。
在高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领跑增长的同时,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增长6.1%,其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
总体看来我国电力消费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报告显示,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9.0%、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分别提高0.6和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用电量比重为1.1%,与上年持平。
生产延续绿色低碳趋势
在电力生产方面,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量和发电量都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2亿千瓦、同比减少605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新增总装机的73.0%。
虽然“5·31光伏新政”出台后,光伏发电增速放缓,全年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比上年下降16.2%,但随着国家加快推进和实施光伏扶贫政策,西部地区新增太阳能发电比重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新增风电装机占比为64.2%、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为72.2%。全国新增煤电2903万千瓦、同比少投产601万千瓦,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9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1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30.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水电发电量1.2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火电发电量4.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全国并网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发电量分别为1775、3660、2944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50.8%、20.2%、18.6%。新能源发电已成为内蒙古、新疆、河北、山东、宁夏、山西、江苏、黑龙江、安徽、吉林等14个省区第二大发电类型。
与此同时,2018年新能源消纳也逐步推进,弃风弃光问题得到改善。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弃风电量277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7%,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全国弃光电量54.9亿千瓦时,平均弃光率3%,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风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比上年提高102、215和236小时,西北、东北地区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提高66和65小时。
2019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如何?报告预测,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平稳回落,在平水年、没有大范围极端气温影响的情况下,预计用电量增长5.5%左右。
报告认为,2019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将持续增加;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持续提高,拉大系统峰谷差,时段性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电煤价格高位运行,发电用煤维持地区性季节性供需偏紧格局。在多重因素叠加、交互影响下,预计全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其中,华北、华中区域局部性时段性电力供需偏紧;华东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枯水期广西、贵州偏紧,汛期云南清洁能源消纳压力较大;东北、西北区域预计电力供应能力富余。